【信息时间: 2024-03-06 13:37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宣传部】 【打印】 【关闭】 |
□ 本报记者 陈悦勤 如果要评选苏州高新区开发建设30多年来的主题词,那么非“创新”莫属: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等百家大院大所十几年如一日在这里深耕科学研究;中国第一款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首款国产大直径球囊扩张导管均诞生于此。可以说,创新绘就了这座国家级高新区的鲜明底色,带动着城市能级的加速提升。 过去一年,“创新”依然是苏州高新区发展的热词。10个项目入选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列全省第一;高端测控仪器与装备产业获批省创新型产业集群;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获评“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工作连续两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苏州高新区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首要位置,拼出了更强核心竞争力。 这份沉甸甸的答卷,既响亮回答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问,也为苏州高新区加快建设“全国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蓄势赋能。
“36”展现创新驱动力 在普源精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一台数字示波器。“它就像台‘心电图机’,可以为电子设备做测试、调试,其最高模拟带宽和实时采样率都是全国领先。”首席技术官严波介绍,这台产品搭载的新技术斩获了去年苏州唯一的中国专利金奖。 创新,是近年来苏州高新区经济增长最主要也是最积极的因素。尤其是过去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苏州高新区顶住压力、克服困难,推动创新成果高效落地,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这从一组组“生长”的数据中可见一斑。 首先是更多高成长性企业集聚起来了。去年,苏州高新区有36家企业跑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队伍,数量位居全省各区县第二,总量达到50家。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500余家创新型企业、37家独角兽(潜在)企业、116家瞪羚企业、32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增量,又为苏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增添了新力量。 其次,苏州高新区还在创新成果上取得了新突破。去年,苏州高新区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全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78件,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8倍。 这些沉甸甸的收获,离不开苏州高新区发展理念的迭代升级。在30多年开发建设历程中,苏州高新区走过“捡到篮里都是菜”的1.0阶段,到“提着篮子选菜”的2.0阶段,正步入“组好食材炒菜”的3.0阶段。眼下,苏州高新区正架好协同创新平台这个“炉灶”,将大院大所、创新企业这些“好菜”搭配起来,“烹炒”出更多有看头的创新“美味”。 “从组建联合创新团队到成立产业化公司,我们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苏州半导体激光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顺峰说,他们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强强联合,一举攻破氮化镓蓝绿光激光器多项技术难点,去年成立苏州镓锐芯光科技有限公司,将这项突破性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目前,苏州高新区已围绕高端医疗器械、光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建起了大院大所产业创新协同联合体、产业创新联盟等,将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等百家大院大所和创新企业的力量凝聚起来,让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迈向市场,让“好酒”走出“深巷”。去年,该区获批省级创新联合体1个,累计获批市级创新联合体22个,列全市第二。 “23.4%”彰显产业新活力 龙山路上,中国兵器第214研究所苏州研发中心正在加速建设硅光公共服务平台。平台由中国兵器第214研究所苏州研发中心与苏州高新区合作共建,未来将为更多光子企业提供生产服务。 中国兵器第214研究所苏州研发中心是落户苏州高新区的首家大院大所,一路见证并参与了地区光子产业的加速成长。“我们真切感受到,光子产业的创新氛围越来越浓了。”科研计划部党支部书记张宪起感慨地说,自苏州太湖光子中心启动建设后,当地不仅成立了由区主要领导担任“第一组长”的太湖光子专班,组建了光子公司,还设立了总规模百亿元的产业投资资金,带动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同样传来好消息的还有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去年,苏州高新区凭借多肽类生物药产业,斩获苏州唯一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默迪夫生物总部、徕博科医药研发创新基地、精鼎医药中国区供应链运营中心等先后启用,这当中有不少企业是“全球领先”。目前全区已累计集聚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企业超900家。 从产业的蓬勃发展,可以一窥苏州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逻辑:将精妙绝伦的双面绣功夫用到产业集群的建设中,一手培育新兴产业集群,一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一“新”一“旧”间向着更高能级的产业体系跃升。 去年,瞄准“2+5”产业体系,即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光子、高端医疗器械、集成电路、绿色低碳、软件和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苏州高新区以最强力度、最大诚意、最优服务,想方设法引人才、招项目,为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2023年,苏州高新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3.4%。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赛道上,苏州高新区更是跑出了5家上市企业,新增数、首次发行募集资金额均列全市第一。 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苏州高新区去年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425个,在全市率先完成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评估工作,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优秀场景2个,获批全省首批、全市唯一工业互联网安全应用先导区、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先导区。 在位于狮山商务创新功能片区的苏州轴承厂股份有限公司磨工车间,从上料到成品出料的全过程,都可以通过智能化设备来完成。“原来5名工人一天也就生产1万多件,现在可以生产2.5万件左右,效率实现了跨越式提升。”企业常务副总经理周彩虹介绍。苏轴股份是国内最早专业生产滚针轴承的企业,其前身是苏州轴承厂,在上世纪60年代初曾生产出我国第一支滚针。如今,这座“老厂子”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 “11”升格创新之城品质 宽敞温馨的房间,设备齐全的配套……在位于浒墅关先进制造功能片区的青年人才驿站,22岁的求职者徐叶拉着行李箱推开房门,瞬间感受到了“惊喜”。几天前,徐叶在“苏新乐居”上传了面试通知书等材料,在11家青年人才驿站中选择了离面试单位最近的一个站点提交申请,一小时不到就收到了反馈短信。“没想到免费申请的驿站这么棒,不光环境好,还有各类活动,为我们分享经验、放松心情。” 打造“全国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要看项目引了多少、产业是否新兴,也要关注城市功能是否完善、居民生活是否便利、人才住得是否舒心。为此,苏州高新区去年加速推动一批民生实事工程,以工匠精神雕琢城市的功能品质,放大科创之城的迷人风采。 看交通,苏州高新区加速推动S230改造、苏台高速树山互通、何山路西延一期、西环北延连接中环西线等项目;看教育,苏州高新区建成启用了9所学校,获评“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也在此启用;看医疗,苏州科技城医院挂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苏州高新区获评“江苏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日渐完善的城市配套,不仅便利了居民生活,也带来了更多产业创新资源。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文化名片也日益闪亮。作为国家级非遗苏绣的主要发源地,过去一年,苏州高新区大力推动苏绣文化创新传承,苏绣小镇获批省级首批特色小镇。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就是其中的重要力量。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成立“清华美院·姚建萍中国刺绣教学实践基地”;与苏州工艺美院织绣班学生结对……除了埋头钻研工艺,姚建萍还奔波于各大高校、研究机构之间,为苏绣产业传承创新、人才培养发声。“唯有创新传承,才能使非遗苏绣艺术代代相传、走向世界。”姚建萍将与政府、高校、研究机构、社会各界联合起来,推动非遗人才培养、品牌推广,真正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 一座现代化新城是何模样?在苏州高新区,这个答案愈加清晰:更现代化的产业结构,更浓厚的创新氛围,更有品质的城市生活。眼下,苏州高新区正瞄准“全国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目标定位加速奋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