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 2024-10-22 13:40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宣传部】 【打印】 【关闭】 |
刊于《新华日报》2024年10月18日 抓项目,是苏州高新区从白手起家到跻身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的关键一招,也是新起点上再创发展新辉煌的优势技能。 10月7日,国庆假期最后一天,苏州高新区以一场重点项目推进会吹响奋战四季度号角,锚定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项目,拼经济、谋发展。总投资近百亿元的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全力以赴招大引强、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被列入苏州高新区当前深化经济领域改革的重要举措。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只有项目多开工、多竣工、多投产,才能源源不断形成发展的增长点。”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虎丘区委书记毛伟表示。在发展过程中,一大批发展潜力大、竞争力强的优质项目落户,助力推动苏州高新区经济发展持续向好。苏州高新区将紧盯今年“项目突破年”目标任务,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巩固向上向好发展势头,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新实践。 紧盯“核心产业+”招大引强 苏州高新区是苏州市为保护古城而建立的第一个新区,1990年启动开发建设,1992年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早在开发建设之初,苏州高新区就凭借其出色的招商引资工作,一举打开发展新局面——引进项目投资规模和力度、上交税金均居全国高新区前列。 外资项目是苏州高新区招商引资的一块金字招牌。1994年1月8日,苏州日电波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落户,成为苏州高新区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此后的30多年间,苏州高新区累计引进外资企业近2000家,拥有各类外资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超80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超60个,以此实现了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创新活力不断增强的大幅跨越。 发展过程中,苏州高新区招商引资工作的“优秀基因”始终相随,但理念和方法伴随着产业基础的巩固、体系的完善等不断地自我革新、迭代升级。今年初,苏州高新区将2024年定为“项目突破年”,动员全区上下在招商引资上取得新突破,迅速掀起项目招引建设新热潮。 2月赴法国、荷兰,4月到阿联酋,5月去上海,6月前往英国,7月赴深圳……从一场场密集的推介活动中,可以明显感受到,项目为王、招商为要的策略方法进一步明晰。苏州高新区突出“核心产业+”理念,突出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带动,有针对性地招引大项目、好项目,为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 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围着项目干。今年以来,苏州高新区围绕“2+3”现代化产业体系,即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新能源、光子及集成电路、医疗器械及大健康三大新兴产业,开展精准招商,统筹考虑产值、成长性,加快招引长远有支撑的制造业项目、未来有发展的研发型项目,重点锚定中字头、国字号、500强、上市公司、行业龙头等重大标志性项目展开“攻坚”,全力突破五十亿、百亿级重大项目。 当招商引资精准匹配到产业,意味着更强的专业性。不同的产业链,情况不一样,需求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苏州高新区花大力气建立健全多元招商机制,先后成立产业招商中心、科技招商中心、服务业招商中心以及五个专业化公司,因“链”施策,推动外资内资齐头并进、产业科技双轮驱动、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用更精细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招商服务打动好项目。 9月26日,生物梅里埃亚太生产基地、长光华医新工厂、豪雅医疗人工晶状体中国基地、栗田(苏州)水处理研发中心分别启用或竣工;9月23日,苏醒技术集团汽车产业基地项目签约落户;9月22日,阿特斯储能集成系统工厂项目开工……上个月,短短一周时间,多个优质项目在苏州高新区落地、开工、投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太盟中国总部、西门子“双总部一中心”、松下电子新材料生产基地、克诺尔商用车系统中国区研发中心、赛默飞世尔亚太区生命科学产业基地、豪雅集团人工晶体中国基地、太阳油墨研发中心……数据显示,苏州高新区招引落地项目数、投资额连连攀升,今年先后落地123个亿元以上项目,这些项目不仅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且与当地“核心产业”高度匹配;此外,有效投资成效较好,已完成工业投资增长11.8%,其中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占产业项目投资79%和52%。 招商营商两手抓 项目落地、建设、投产的过程,也是一个检视、展示当地营商环境的过程。 深谙此理的苏州高新区明确,一手抓招商、一手抓营商。一方面,紧紧围绕项目切实需求,提供“审批+服务+培育”的全生命周期陪伴式服务,当好项目落地和发展的“助推器”。一方面,从更多的层级、更宽的领域切入,持续提优营商大环境。 今年,苏州高新区共有8个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清单,项目数并列苏州市第一。英威腾工业母机智能化核心零部件项目是省重大项目,目前已完成桩基施工。 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项目筹备期,为了保障项目顺利开工,当地审批工作人员上门服务,不仅辅导他们利用土地办证期,提前推进方案设计、施工图审查、人防许可、不动产证等事项预审工作,还现场送上“桩基先行”“预用电方案提前介入”“在建工程办理装修施工许可”等惠企政策“大礼包”,帮项目抢时间,刷新了“拿地即开工”速度。 厂房场地建设完成后,项目便进入了运营期。针对企业运营遇到的困难,苏州高新区构建起“1+3+X”企业服务体系,成立了苏州高新区和三个功能片区企业服务中心,并将“店小二”般的服务延伸至产业园。一支支服务队伍活跃在企业身边,更高效回应企业诉求。不久前,苏州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获评全国“优秀基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 当前,苏州高新区正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推进数据得地、投资促产一件事、综合查一次等改革举措。不久前,《苏州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4》正式发布,明确了实施对标改革再提升行动、助企服务再提效行动、法治保障再提质行动、要素保障再提优行动以及组织保障这5个方面24项重点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行动方案精准针对企业的难点、痛点进行疏通。比如,针对“个转企”过程中的困难,苏州高新区明确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建立“个转企”培育库,开辟“个转企”绿色通道;为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苏州高新区则计划开展产业项目“预验即调试、验收即试产、竣工即领证”试点工作。 据介绍,苏州高新区新开工项目已全面开工,纽威数控工业母机及部件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产业前景好的省重大项目正在全速推进、加速建设。此外,49个市级重点项目也在加速推进建设中。 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增长极 几日前,生物梅里埃研发创新孵化中心(苏州)揭牌仪式暨长光华医新工厂竣工仪式在苏州高新区举行。生物梅里埃是目前法国最大的体外诊断公司、全球最大的微生物体外诊断公司、全球体外诊断领域十大公司之一。作为苏州高新区的“老朋友”,法国生物梅里埃一次次为苏州高新区投下“信任票”—— 2018年11月,生物梅里埃收购长光华医,致力于打造中国本土化学发光免疫诊断产品的龙头企业,迈出了投资苏州高新区的第一步;2019年4月,设立了梅里埃(苏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打造血培养瓶亚太区最大的生产基地,于2023年11月建成投产;2024年1月,梅里埃首批本土化生产的BACT/ALERT®微生物血培养瓶正式上市。 落地项目增资扩产,是苏州高新区招商引资成绩单的重要加分项。今年6月,深耕苏州高新区25年的苏州科士达印务有限公司启用新工厂,面积扩展到原工厂的三倍多,导入了新设备、新产线;威卡自动化仪表(苏州)有限公司自1997年落户以来,不断扩大投资、加码布局,目前还有威卡中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亚太地区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等项目在建。 招商硕果累累,带来更强劲的科技创新动能。在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门口的墙壁上,挂满了一张张企业铭牌。“这些企业由我们引进孵化,每家都解决了一个光子产业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而且环环相扣,很多企业不仅是‘邻居’,也互为对方的潜在客户。”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李侠说,研究院建成了1000平方米的“创新孵化基地”、超5000平方米的“中试服务基地”,以及超5000平方米的“产业制造基地”,为企业提供从项目初创到技术验证,再到产业化的平台支持。今年以来,苏州高新区新增上市企业3家、累计3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累计78家。 新兴产业活力更充沛了。在苏州精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批外观形似集装箱的储能柜正在装车发往西藏。“一个柜子就相当于一个5000度电的大型充电宝,搭载了数十组电池包和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控制系统,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地区也能安全稳定运行。”企业储能集成业务负责人宋久福说,锂电池活性较高,如何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一直是业内的一大难题。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终于探索出了解决方案,已成长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储能系统集成商。去年6月,精控能源决定将新的总部项目落在苏州高新区。基地引进了自动化产线,建成后产能将翻两番,帮助企业拓展更大市场。 今年以来,苏州高新区新能源、光子、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新增高质量项目超200个,“集成电路设计应用”入选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高端测控仪器与装备”入选省创新型产业集群,“通用智能”获批省首批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 产业转型步伐也加快了。在科技型企业迎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风口乘势而上的同时,制造企业也在紧锣密鼓谋转型,主动拥抱新质生产力。今年,福莱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产值增长20%以上。这种稳中有进的增长态势,与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密不可分。 来到企业的生产车间,各类智能化设备高速运转,有条不紊进行着装配、测试等环节。福莱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耕当地14年,主要产品是高阶任意层互连HDI刚挠结合板。自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升级各项软硬件系统;瞄准市场风向,优化产品结构……企业踩准风口精准布局,始终在高端手机显示模组及摄像头模组领域牢牢占据着市场份额。今年以来,苏州高新区已获批省级智能制造工厂4家、省工程研究中心4家。 项目向“新”发力,企业向“新”而行。一个创新因子更活跃、发展动能更强劲的产业科创主阵地在苏州城西加速形成。(本报记者陈悦勤通讯员黄梅施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