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注册

无障碍浏览

繁体| 英文版 | 日本語

  • 首页
  • 区域概况
  • 政务新闻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开放
  • 网站导航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奋斗者•正青春系列报道


    【信息时间: 2022-08-02 15:23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宣传部】 【打印】 【关闭】

    奋斗者·正青春|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陈玮

    日前,中宣部、人社部联合发布20名2021年“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来自苏州高新区企业中国航空工业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的陈玮成功入选,系全省唯一。

    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10年来,陈玮扎根生产一线,勤奋苦学,架起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之间的桥梁。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从事工艺设计与数控编程的高级技师、工程师。靠着脚踏实地的作风、追求卓越的态度、永不止步的干劲,他屡次在省市级技能状元大赛中获奖,完成30多项技术攻关,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青春。

    执着勤勉,潜心研究

    “小玮,抽空帮我看看设计图!”“陈工,刚做的零件变形了,怎么办?”每天,陈玮都要在办公室和车间里来回穿梭。10年前,陈玮大学毕业,来到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成为一名工艺员。

    工艺员的工作是根据产品设计图纸和样品,把零件生产的全过程分解成详细的工序图,交给各个环节的工人加工制作。看似简单,门道却不少,一不小心,就会影响一线的正常生产。

    一开始,由于不能完全掌握尺寸、细节等方面的工艺,陈玮收到过不少工人的投诉。面对质疑,他没有灰心,一次次到车间实地察看工人操作机床,反复和工人探讨实际操作时遇到的问题,很快,他收到的“投诉”也越来越少。

    工作步入正轨后,陈玮潜心研究,提高生产效率。系统梳理理论知识、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分析公司产品实际情况。他一步一步分解生产步骤,寻找最精简的操作方法,将一些复杂操作简单化,形成了“公司级”先进工作法。如今,工艺编制、工装设计、数控编程、机床操作……他样样精通。“他可是我们生产部门不可多得的复合型人才!”工友们如此评价道。

    改革创新,携手成长

    作为研发和制造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公司工艺员担负着产品实现的重任,航空科技创新日渐重要,陈玮深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不断自我加压,向研发发起挑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陈玮一直听到工人们抱怨航空整流罩类零件容易变形、合格率低、报废率高。经过潜心琢磨不断试验调整,他制作了一种异形薄壁件自定心数铣夹具,改进加工工艺,优化切削参数,将航空整流罩类零件的加工工序由6道缩减至1道,单件加工时间由180分钟缩短至20分钟,合格率由43%提高到100%,每年更节省费用10余万元。

    陈玮研制的毛刺去除器,不仅能保持零件锐边不受损,还将单边去除时间由2分钟缩短至3秒;他设计制造铠装热电偶电缆露芯装置,将综合生产效率提升60%以上,每年节省成本近50万元;针对不锈钢滚花不清晰、效率低等问题,他设计专用滚刀,将不锈钢网纹质量与加工效率提高35%以上……

    由于在技术创新、现场效率提升、难加工零件工艺攻关等多个领域成绩突出,陈玮先后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陈玮不仅自己不断学习提高技能,还多次在企业精益讲堂上分享知识和个人实战经验,把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身边的同事。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身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努力钻研,成长为技术能手,使公司数控加工人员队伍整体技能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沉得下心,一点一点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正是陈玮走向成功的法宝。陈玮说,“无奋斗,不青春。努力过,谁的青春都会闪闪发光。”

    (朱忆文 苏州日报社萱)



    “造心师”徐博翎:用自主创“心”成果筑牢生命防线

    【奋斗青年说】

    “人工心脏是个非常小众的赛道,但当你知道你在为人们的生命服务时,就会充满使命感。”徐博翎是一位80后“造心师”,说起自己的“造心”事业,她无比自豪。

    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心血管研究所期间,她带领团队研究微创型右心用心室辅助装置,其设计的装置获得德国和美国专利。

    多年前,她学成回国,受聘担任苏州大学教授,从事人工心脏系统设计及生机电系统生理学研究。

    多年后,她创立的苏州心擎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心擎医疗)成功研发国内首个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用“心”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坚定信念走出实验室开始创业

    2013年,徐博翎进入苏州大学任职。但她认为,不能光在实验室里“闭门造车”式做研究,她迫切希望能实实在在地解决急重症病人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

    此前,国外仅有一家公司拥有磁悬浮体外人工心脏技术,但该技术尚未进入中国市场。随着中国医疗市场逐渐成熟,对于体外人工心脏这样高度创新的医疗器械的需求越发突出。

    “我想救人,我要做出全国第一、能救更多人命的人工心脏。”抱着这样的信念,她头也不回地走出实验室开始创业。

    凭借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徐博翎决定创立心擎医疗,研发体外人工心脏。

    救人是衡量企业价值的终极指标

    2017年5月,心擎医疗正式落户位于苏州科技城的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

    为了早日给在一线与死神搏斗的医生提供得力武器,徐博翎带领团队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了国际同行7年才完成的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的研发。

    “我们的产品就是要让患者活下来。能救多少人是我们衡量企业价值最重要的指标。”徐博翎说。

    2021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团队为一位31岁的女性心衰患者施行了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辅助手术,使其平安度过12天,等到了心脏供体。

    形如苹果大小、内有齿轮装置,齿轮中心包裹着磁悬浮装置,转速每分钟可达4000转至6000转,这个被形象地称作“蜗牛泵”的血泵,正是由该院和心擎医疗合作研发而成的。“创伤小、恢复快、价格合理。让暂时无法适配到供心的患者等得了、用得起。”董念国对这颗“人工心脏”的实用性给予了肯定。

    创业是一场天时地利人和的较量

    创业是一场天时地利人和的较量。公司创立之初,心擎医疗就得到了国仟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仟医疗)的天使轮投资。

    在医疗器械领域,人工心脏由于技术壁垒高,被称为心血管医疗器械“皇冠上的明珠”。徐博翎说:“在其他地方很难找到可以看懂我们项目价值的投资机构,更少有投资机构相信我们能做成。国仟医疗创始人张旭博士却看到了我们对拯救生命的执着追求和前沿技术研发能力。”

    “现在看来我是在对的时间、对的地方,和对的人一起创业。我们的快速发展与苏州医疗器械产业生态息息相关。”在徐博翎看来,苏州高新区以医疗器械产业为特色方向,打造上下游产业聚集高地,为心擎医疗的茁壮成长厚植沃土。(本报记者张晔通讯员汤登峰)

     

     

     

相关文件

分享到:
  • 【打印页面】
  • 【关闭页面】
主办单位:苏州高新区党政办公室   地址:苏州高新区科普路58号   邮编:215163
电话:0512-68251888   传真:0512-68251579

苏ICP备 10215531号 网站标识码:3205050028 苏公网安备32050502000387号


你是第 位访问者